內容摘要
現今,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作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中堅力量,其自主創新創業可以有效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拉動社會的經濟發展。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深受當代時代背景,社會環境,家庭關系,友人關系的影響。因此,文本通過社會網絡的視角,從大學生自身的自信程度、家庭關系、同學友人關系、學校社會環境這四個維度出發,以社會網絡、創業意向的概念、文獻綜述為基礎,結合大學生的創業背景,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研究大學生的社會網絡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經調查研究發現,當代大學生缺乏充足的創業自信,掌握的人力資源有限,對創業政策的關注與創業項目的參與缺乏積極主動性。因而,本文建議大學生主動構建良好的社會網絡,各大高校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系統,國家政府與企業協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成。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向;社會網絡;實證分析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是國家重點培養的高新技術型人才,是社會新思想和新技術的領先者,是國家活力的源泉、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同時,因為大學生還未正式步入社會的特殊性,國家推出了眾多利好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例如,即將畢業后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可得到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創業指引和公共就業福利;大學生自主創業注冊公司,可享有延期繳納注冊資金和工商政策優惠;大學生創業可享受相應的貸款扶持政策等。在以上政策的激勵下,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十分明顯《2018年大學生創業意愿調研報告》表示有70%的大學生在未來有意圖參與創業行為,60%的大學生對創業抱有想法,31%的大學生對創業活動無感。但是《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表示,2018年僅有2.7%的大學生實際參與創業活動。2018屆的實際創業人數與大學生顯著的創業意愿結果大相徑庭。
吳曉波等(2004)認為,創業效能能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能夠將社會網絡的特性與創業意向的因果關系聯合起來,社會網絡顯著影響著個體的創業意向。正是因為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決定站在社會網絡的視角,以當代大學生作為研究的主要群體,從家庭關系、同學友人關系、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出發,探究社會網絡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進而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同時,希望為豐富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進一份綿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
本文從社會網絡的角度出發,結合時代背景深入研究大學生的社會網絡(家庭關系,同學友人關系,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通過文獻數據收集法,實地訪問和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整理收集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相關的數據資料。在掌握社會網絡與大學生創業意向關系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專業可行的建議,以期豐富社會網絡對創業意向影響微觀領域的研究成果,希望能進一步幫助大學生從自身角度認識社會網絡對自身創業意愿的影響,使更多的大學生重新認知創業,參與創業,緩解大學生的嚴峻就業形勢。
(三)研究意義
xxxx(1995)認為,要根據國家的實際現狀,解決當下問題,著眼未來,培養高新型技術人才?,F今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積極鼓勵和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已然不僅是與時俱進的表現,更是快速適應現代化社會的表現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高效方法。同時大學生作為創業界的希望之星,其創業意愿是決定他門是否參加創業行為的關鍵因素。收集整理國內外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影響其創業意向的研究成果,發現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深受所處時代和社會環境以及人際關系的影響,并且大部分實踐研究都是集中在創業機會的識別、風險容忍度,創業的各層次支持度,以及網絡異質性和實踐經驗學習層面。相較而言從微觀層面出發,探析大學生家庭關系、友人關系、同學關系、社會和學校環境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探究少之又少。于是本文根據國內外研究學者對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研究結果,以及相應的社會網絡因素和實際調查的數據,進一步從微觀層面出發,研究大學生的自信程度、家庭關系、友人關系、同學關系、社會和學校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以期為日后研究此方向的學者提供更多的參考建議,并且幫助大學生從自身的社會環境出發,認識和了解對創業意向形成的影響作用,進而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業的信心與動力。
(四)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國內外研究學者目前對社會網絡影響學生創業意愿的探究成果較豐富,證明了社會網絡中有積極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其中提及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網絡的結構,規模和強度。進一步學習更多關于創業機會識別、風險容忍度、心理彈性等因素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有利于有效掌握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進程。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關于社會網絡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探究比較廣泛,麗貝卡·雷伊曼(2001)認為人格測量在預測誰想創業方面存在潛在價值,強調商界親密的家庭成員,會給予個人接觸到榜樣和財務及非財務幫助。其次,家庭以金融投資形式為個人提供可用資本,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創業意向。
迪特馬·格里希尼克等(2010)從個體情緒角度出發,研究了其對創業過程不同階段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表明個體的積極情緒對機會評價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負面情緒不僅僅會影響機會評價,還會對機會利用產生負面影響。
拜哈奇等(2019)認為成就需求和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對創業意愿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需要在高等院校的支持下,啟動合作的伙伴,并以此來滿足未來的商業伙伴。
綜上所述,國內外的學者對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探析比較全面,家庭的資本支持、個體的情緒狀態、個體的成就需求、個體的自我效能均感均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產生影響。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學者在研究大學生自身社會網絡對其創業意愿的影響時,關注重點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對創業機遇的辨別、風險的容忍度,創業的各層次支持度,心理彈性視角以及網絡異質性和實踐經驗學習層面。
王瑩(2011)認為個體對機會的識別能力與對風險的容忍程度直接影響其創業意向。且外,社會網絡以其規模、異質性與關系強度影響個體對自身機會識別與風險應對能力的認識。個體參與創業實踐行為越頻繁,其社會網絡關系越緊密強度越大,對創業行為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譚力文等(2015)認為大學生的社會網絡可以促進他們創業意向的形成,因為大學生的社會網絡使大學生處于不同的創業環境中,大學生自身也可以利用這種銜接的方式,獲取自身想要的創業資源和信息,而大學生獲取到充足的創業資源后,就會進一步促進創業意向的形成。
王 飛等(2015)認為大學生創業不僅要依靠自身的“人力資本”還要充分運用自身的“社會資本”,大學生的社會網絡是自身“社會資本”表現形式之一,其中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關鍵要素是大學生社會網絡的強度,結構和規模。
李珊珊(2018)認為社會網絡在大學生創業前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情感和信息支持,其中情感支持可以直接為大學生提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而在企業家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網絡中的信息支持和社會支持更為重要。
黃佳敏等(2018)從社會網絡和個體創業成功的意志強度兩方面進行探究。 探究結果顯示,個體對機會的識別、風險承擔的能力深受社會網絡的規模,異質性和中心性影響。也就是說,接受過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教育的人表明,他們比普通人更愿意從事創新創業活動。
王朝云和唐明月(2019)認為創業學習及其各維度和大學生擁有的絡異質性水平都對他們的創業意向形成有促進的影響。其中在提升創業意向水平方面,相較于創業實踐個體的認知和經驗學習可以更大程度的提升創業意向水平。
綜合國內外學者相關的理論研究,大多數學者認為,社會網絡會從多方位和多維度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圖產生影響。國內外研究已從機會識別、風險容忍度、創業各層次支持度、心理彈性、網絡異質性以及家庭微觀層面等多角度對其進行探究。相較而言從微觀層面出發,探析大學生家庭關系、友人關系、同學關系、社會和學校環境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探究少之又少。于是本文將從家庭關系、友人關系、同學關系、社會環境微觀層面出發,分析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意圖的作用影響。
(五)研究內容
研究的內容分為六個章節,主要思路是:理論分析,現狀分析,問題發現和對策。
第一章為緒論,將闡述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探究的背景,目的,意義,研究現狀和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基本概念,主要將從創業意向的定義以及社會網絡的概念,維度和結構劃分進行闡述。
第三章為社會網絡影響創業意向的實證分析。將主要從大學生創業的背景,現狀,調查問卷的設計以及有效回收的數據展開分析,并針對分析提出現今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將圍繞如何提高大學生創業意向,從大學生,國家政府和學校三個層面出發,針對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建議。
第五章將圍繞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研究的結論展開撰寫。
(六)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讀國內外文獻,整理收集研究學者們關于社會網絡作用于創業意向的理論數據,在全面掌握研究問題的基礎上,清晰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因素,理清本文的研究思路,通過文獻研究構建本文研究的理論框架,為接下來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 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社會網絡對其創業意向影響的真實有效數據,再運用真實可靠的一手數據發現社會網絡對創業意圖的影響現狀,發現影響的關鍵要素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七)研究路線
本文的研究將以社會網絡與創業意向的基本概念,國內外相關的文獻綜述為基礎,結合當下大學生的創業背景從社會網絡層面探究其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具體研究路線如下:
圖1-1 研究路線
二、基本概念
(一)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是指一種社會結構,它主要是由人或者組織擔當其節點,相互鏈接,相互交錯而形成的。同時,節點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與結構的復雜程度,構成了沒有確切邊界和秩序的社會網絡。米切爾·達弗爾姆把社會網絡的概念定義為“某一個群體中個體之間特殊的關聯,其中群體中個體的社會行為可以代表整體的結構”,這表示社會網絡并不僅僅強調網絡本身,還強調網絡中的個體,本文會從大學生自身的社會網絡出發探索影響其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Mitchell(1969)認為社會網絡又可命名為社會關系,因為網絡中包含了個體間直接或間接聯系構建起來的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關系。這表示社會網絡代表著各種社會關系,而本文主要從大學生的家庭關系,同學友人關系還有校園社會環境等方面來探析其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
(二)社會網絡的構成及劃分
社會網絡主要由各式各樣的社會關系所構成,同時從該結構中也可以看出行動者間社會關系的形態。Hakansson(1987)認為社會網絡的活動主要含有參加的人員、互相互動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社會網絡會影響網絡中的環境,資源和行動者,構成其的主要因素有:
(1)社會網絡的節點。行動者作為該節點,不僅僅是具體的個體,還可以是集體活動的組織,團體等。
(2)關系紐帶。即行動者相互之間的關系,是行動者之間的互動內容,可以合作關系、競爭關系、工作關系等。
(3)行動者之間的關聯。是指他們直接或間接來往的頻率,相交的深度,關系的密切程度。
依據對象范圍的異同,可以將社會網絡一共劃分為四類:成對網絡、三角網絡、自我中心網絡和完整網絡系統。當前的學術研究更偏向于寬廣的研究領域,但是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無法準確地測量出完整的網絡系統,因而絕大部分的研究在實際操作中會選擇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網絡。本文將以大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群體,研究其網絡對他們創業意向的影響。
(三)社會網絡的維度
1.網絡規模
網絡的規模是結構特征之一,其規模的大小與構成該網絡結構的成員數量成正相關。同時它也與個體的社會資本成正相關,其規模越大涵蓋的成員越多,包含的資源、信息、情感就越豐富,能為個體供給的有效資本會越豐富。
2.網絡中心度
網絡中心度是指個體通過間接、直接的方式對外建交關系的量,同時也是網絡結構的重要特征。一般情況下,中心性越強的組織或個體,其掌握的信息、資本越多,所處的地位會越高,競爭優勢會越強。在采用網絡中心視角來研究個人在社交網絡中位置的時候,人們通常會選擇中介和程度中心度以及靠近和接近中心度的方法測量。
3.網絡關系強度
網絡關系的強度屬于網絡中的關系特征,是指在網絡中個體相互聯系的密切程度。一般需要從兩個方面對關系的強度進行測量,一是個體層面,二是組織層面。例如,至親朋友和一般的同學相比較,與至親朋友的關系強度會比一般同學要高;同班級的同學,一般會比不同班級的同學更親密。
4.網絡異質性
網絡異質性指的是個體中其固有特性的差異,這是社會網絡的關系特征,因為每位成員擁有獨一無二的家庭背景,身份履歷,習性愛好,所以他們的社會屬性存在著巨大的差異。Wheten(1982)認為因為每個人都是復雜的個體,所以他們會存在不一樣的目標。
(四)創業意向的定義
Bird(1988)認為,創業意向是一種能夠使個人的專注力,行為和精神體力都自發地牽引到某一特定目標的心理狀態。同時創業意向也是創立新的價值或者企業的目標設立過程。范巍,王重鳴(2004)認為創業意向是個體的主觀認識,而不是一種必然客觀的現狀。楊晶(2017)認為擁有企業家潛質的大學生通過對創業知識的學習、創業意識的培養,技能的訓練和擁有下意識參與創業實踐念想的行為便是大學生創業意識。牛雪梅(2017)認為創業意向可以運用于預測大學生往后的創業活動行為。因為它主要是個體主觀意識上決定往后創業與否的一種心理狀態。另外,Ajzen(1985)通過把行為控制這一概念與理性行為結合起來,證實了個人的行為意愿主要受主觀規范還有行動的態度和控制三方影響。王重鳴,范?。?004)認為個體對自我的能力越有自信,其創業意向會越高。王建紅(2011)認為個人的創業意向會受到環境以及個人特質和所擁有的資源量影響。其中個人特質包括成就動機,風險偏好,自主能力和適應能力等;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包括了自身的學歷,所學的專業,自身的創業經驗以及家庭背景等;環境包含了個人資源以及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資源。
綜合上述學者的觀點本文認為創業意向是指大學生在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下,經過學校系統的創業指導以及累積一定的實踐經驗后,大學生對自身是否參與創業實踐活動的主觀意識表現。此外,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大學生,本文將從狹義層面探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
三、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現狀和背景
1.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生關于創業的興致與往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研究表明這與各大高校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建設創業生態系統密切相關。學校通過與企業、政府、社會機構等多方聯合,普遍形成系統化、多樣化的創業生態體系,使得學生擁有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和更多有效的創業資源。但是,從調查數據顯示,學校、政府和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的創業生態系統環境還不充分,大學生對學校扶持政策、風險投資、政府以及創業生態基地的需求比較高,目前大學生的創業環境仍需再進一步強化完善。東北師范大學于2019年3月發布了《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7-2018》,數據說明大學生在2018年實際參與創業行動的人數有明顯增加。本科學生的創業率比??茖W生和研究生要高,此外,接受過創新創業課程和社會實踐教育并具有豐富創業經驗的學生,會比一般同學創業的機率高。各大高?;径加虚_設創新創業課程,其中55.9%的高校采用必修課的形式,44.04%的高校采用選修課的形式。
2.大學生的創業背景
《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當年本科畢業生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為91.0%和92.0%,創業的比例分別為1.8%和3.6%,被雇傭的比例分別為73.6%和82.0%。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創業率和被雇傭比例均有下滑。此外,據統計,每年城鎮供不應求,1100萬個工作崗位不能滿足2400萬以上的就業需求,年度就業缺口約為1300萬。面對競爭愈演愈烈的就業現狀,大學生自主創造就業環境,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選擇機會,緩和嚴酷的就業形勢。
(二)問卷設計及調查
1.調查問卷的設計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融合創業意向和社會網絡的概念,結合當今大學生創業的生態圈,將問卷分為四部分對大學生進行調查。
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和參與者自身的自信程度。其中基本信息涵蓋了學習專業,性別和學歷。這部分主要采取單選、填空以及矩陣量表的提問作答方式。
第二部分為家庭關系對參與者創業意向影響程度的量表評分,家庭關系中的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的創業經歷,家庭對參與者創業的態度、指導方式以及資金扶持度。這部分主要采取單選和矩陣量表的提問作答方式。
第三部分為同學朋友對參與者創業的影響程度。同學和朋友對參與者創業意向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其自身的創業經歷和結果,能為參與者能提供幫助的深度及廣度,對參與者創業的引導程度。在這部分主要采取的是單選和矩陣量表法的提問作答方式。
第四部分為社會和學校環境對參與者創業影響程度的探析。主要從參與者感知環境的角度出發,采用單選以及矩陣量表法的提問作答方式。
為了確保調查問卷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本文的調查問卷是建立在文獻研究和理論探析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學者的問卷資料編制完成的。
2.調查問卷的發放
本文主要采用問卷星的方式,運用二維碼和鏈接為媒介,通過在線平臺收集關于社會網絡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數據。其中研究對象的范圍含有??茖W生,本科學生,碩士生,博士以及博士后。此外本次問卷的設置都為必答題,參與調查人員都經過身份甄別,均為有效問卷。本次研究有效答卷為200份。
(三)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檢驗可反映出調查數據的穩定性,可運用于檢測數據的真實性。系數0.7-0.8說明數據具有相當的可信度,0.8-0.9為很好,0.9以上為非常好。
表3-1 可靠性統計量表
Cronbach’s Alpha | 項數 |
.953 | 20 |
本文對收集到的有效樣本數據導入SPSS 21.0軟件,進行可靠性分析,得到數據,α=0.953>0.9,表明具有很好的信度,可用于進一步分析。具體如表3-1 所示。
2.效度檢驗
效度檢測的結果與調查的內容越相近,有效性越高。本次效度檢驗主要運用KMO檢驗和Bartlett’s球狀檢驗,其中KMO值0.6-0.7時接受程度最小,0.7-0.8為效度較好,0.8-0.9為很好,超過0.9為優秀。
在SPSS 21.0中進行效度檢驗后得到KMO=0.913>0.9,Bartlett的球形檢驗定值為3779.308,顯著性水平sig=0.000<0.001,表明數據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顯著性水平,可用于進一步分析。詳情如表3—2所示。
表3-2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取樣足夠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 .913 | |
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 | 近似卡方 | 3779.308 |
df | 190 | |
Sig. | .000 |
3.基本信息數據分析
依據調查數據顯示,本次參與調查研究的男女比例為18%比82%,其中男生有36人,女生有164人。樣本的學歷分布比例為大專學歷6%,本科學歷92.5%,碩士學歷1%,博士后學歷0.5%,其涵蓋的學歷范圍廣泛,大學生的學歷層面比較豐富,收集的調查數據更有說服力,有利于形成有代表性的調查數據。此外,本次研究樣本的專業分布比例為經管類69.5%,文史類13%,理工類10%,醫藥類1.5%,其他項包含有語言類、數媒、藝術類、計算機類共6%,就本次研究的專業數據來看,調查的專業分布比較全面,調查數據是典型的,有利于形成更科學性的調查結果。
4.調查結果分析
本文調查問卷的量表設計,是依據本文的研究思路劃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自身的自信程度,同學和朋友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家庭對創業意向的影響,以及校園和社會的環境對創業意向的影響。
(1)大學生信心水平的調查結果
于青青(2019)認為創業者自信程度越高,其網絡結構的聯系,異質性與中心性會越強,進而會促進其承擔風險的綜合能力。此外,牛雪梅(2017)認為大學生的社會網絡會積極影響著他們的創業成就感;韓力爭(2009)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身在確定是否參與創業過程中產生的自信。綜上所述,可得出大學生自身的自信程度與其社會網絡有密切的聯系,大學生的自信心越高其社會網絡的聯系越緊密,異質性和中心性越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會更顯著。因而本文在設計問卷時考慮了大學生自信程度這一因素。
問卷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大學生對自身的自信程度評分均值為3.39,在總分值為5的領域中,屬于中上水平,總體而言大學生的自信程度尚佳。數據顯示,大學生表示在多角度思考問題方面最有自信,其均值高達3.47,其次是對自身的抗壓力與知識學習方面最有自信,評分均值都為3.42。相比之下,大學生表示在洞察機遇與把握機遇方面仍待提高,其評分均值為3.34,選項可以在不確定條件下做出有效決策平均分最低,其均值為3.29。學者王瑩(2011)認為大學生對機會識別和風險忍受的能力與其創業意向成正比,大學生洞察、把握機遇和有效決策正是其機會識別和風險容忍能力的體現,其能力越強表示其創業意向越顯著,此次調查的數據顯示,大學生的洞察機遇與高效決策的能力仍需要提升。具體數據如下表4-1所示。
表4-1大學生對自信程度評分的問卷數據結果
分值
題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我能有效地說服別人 | 3(1.5%) | 20(10%) | 92(46%) | 66(33%) | 19(9.5%) | 3.39 |
我可以洞察生活中的機遇并且好好把握 | 2(1%) | 27(13.5%) | 90(45%) | 63(31.5%) | 18(9%) | 3.34 |
我相信自己可以在焦慮和壓力下有效地完成工作 | 3(1.5%) | 26(13%) | 81(40.5%) | 65(32.5%) | 25(12.5%) | 3.42 |
我善于多角度思考問題 | 2(1%) | 19(9.5%) | 87(43.5%) | 67(33.5%) | 25(12.5%) | 3.47 |
我可以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有效決策 | 3(1.5%) | 27(13.5%) | 99(49.5%) | 52(26%) | 19(9.5%) | 3.29 |
我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創業相關的知識 | 6(3%) | 31(15.5%) | 71(35.5%) | 58(29%) | 34(17%) | 3.42 |
小計 | 19(1.58%) | 150(12.5%) | 520(43.33%) | 371(30.92%) | 140(11.67%) | 3.39 |
(2)家庭關系影響創業意向的調查結果
家庭關系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的評分均值為3.18,在分值為5分的范疇中屬于中等偏上,表示家庭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會影響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在社會資源理論范疇中,Bian(1997)認為家庭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過程中擔任與其他沒有聯系個體之間的橋梁,大學生對家庭給予的這種強關系有強烈的依賴性,這也證實了家庭密切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業意向。
依據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認為在家庭關系因素中,家里對自身創業的態度最重要,其評分均值為3.26,表示家庭在此部分主要通過情感和觀點影響大學生的主觀準測,進而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其次便是家里提供的物資支持,數據表示其分數均值為3.19。此部分數據表示家庭的物資支持會密切地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意向,其支持度越大,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越顯著。費孝通(1998)認為中國的社會網絡的構建是建立在獨立個體的基礎上,以血緣關系為標尺由親近及疏遠形成最牢靠的社會網絡。當代大學生亦是如此,血緣的親疏作為紐帶,會形成大學生自身穩定的社會網絡,同時家庭成員會以表達立場、看法、是否給予實質幫助等舉動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圖。越親近越有家庭地位的成員,其影響力越大。具體數據如下表4-2所示。
表4-2 家庭關系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的問卷數據結果
分值
題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家庭創業的經歷 | 27(13.5%) | 21(10.5%) | 75(37.5%) | 47(23.5%) | 30(15%) | 3.16 |
家里創業成功的人士 | 37(18.5%) | 19(9.5%) | 61(30.5%) | 51(25.5%) | 32(16%) | 3.11 |
家庭給予創業資金 | 29(14.5%) | 25(12.5%) | 62(31%) | 47(23.5%) | 37(18.5%) | 3.19 |
家里對您創業的態度 | 22(11%) | 20(10%) | 79(39.5%) | 43(21.5%) | 36(18%) | 3.26 |
小計 | 115(14.38%) | 85(10.63%) | 277(34.63%) | 188(23.5%) | 135(16.88%) | 3.18 |
(3)同學朋友影響創業意向的調查結果
同學朋友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的評分均值為3.12,在分值為5分的范疇中屬于中等偏上,表明人際關系在大學生的社會網絡中,會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產生影響。查看調查結果中的數據,發現在同學朋友這一維度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同學友人的數量,其選項均值為3.2,其次便是各層面同學友人帶來的多樣化資源,該選項分數均值為3.16。表示大學生的創業意圖會受其朋友圈的規模和質量影響大學生與身邊直接接觸的同學朋友存在強關系,其交往越密切,關系越強,對大學生創意意向的影響越大;其交際圈子越大,大學生接觸各層面的人士越多,通過朋友介紹建立起來的新關系越多,其構建起來的弱關系就會越強,能給予大學生的資源與信息也越多,會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成。同時,同學朋友的積累是人力資本積累的表現形式之一,大學生獲取的信息資源即社會資本。此外,社會資本不僅是累積人力資本的條件,還與其共同積極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具體數據如下表4-3所示。
表4-3 同學朋友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的問卷數據結果
分值
題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身邊有創業成功的朋友 | 24(12%) | 19(9.5%) | 86(43%) | 52(26%) | 19(9.5%) | 3.12 |
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提議和您共同創業 | 30(15%) | 24(12%) | 80(40%) | 45(22.5%) | 21(10.5%) | 3.02 |
各層面的同學和朋友帶來多樣化的資源 | 24(12%) | 23(11.5%) | 80(40%) | 44(22%) | 29(14.5%) | 3.16 |
同學和朋友的數量 | 15(7.5%) | 21(10.5%) | 95(47.5%) | 47(23.5%) | 22(11%) | 3.2 |
小計 | 93(11.63%) | 87(10.88%) | 341(42.63%) | 188(23.5%) | 91(11.38%) | 3.12 |
(4)環境影響創業意向的調查結果
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圖影響的分數均值為3.33,在分值為5分的范疇中屬于中等偏上,外部環境會通過影響大學生創業態度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向??v觀數據,在六個選項中,分值最高的是國家對大學生的創業支持政策,其分值為3.51,其次是社會創業環境中的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和學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分值分別是3.41和3.4。從這些調查數據中可得,大環境會以政策、知識宣講、知識教育、氛圍引導等方式推進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成。運用計劃行為的理論分析,即社會環境的氛圍、支持政策會形成無形的社會規范準則,大學生在形成某種意向時會綜合考慮是否契合社會規范,與創業新創業的社會規范契合度越高,學生的創業想法會越強烈;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規范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模式,對其創業行為有一定的推進作用。具體數據如下表4-4所示。
表4-4 學校社會環境對創業意向影響的問卷數據結果
分值
題目 | 1 | 2 | 3 | 4 | 5 | 平均分 |
朋友影響我的判斷 | 13(6.5%) | 21(10.5%) | 94(47%) | 51(25.5%) | 21(10.5%) | 3.23 |
學校開展創新創業的課程 | 16(8%) | 25(12.5%) | 88(44%) | 51(25.5%) | 20(10%) | 3.17 |
學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宣傳力度 | 12(6%) | 26(13%) | 82(41%) | 59(29.5%) | 21(10.5%) | 3.26 |
學校對大學生創業有支持政策 | 11(5.5%) | 21(10.5%) | 77(38.5%) | 60(30%) | 31(15.5%) | 3.4 |
社會創業環境中的經濟環境、文化環境 | 9(4.5%) | 24(12%) | 71(35.5%) | 68(34%) | 28(14%) | 3.41 |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 | 10(5%) | 18(9%) | 71(35.5%) | 62(31%) | 39(19.5%) | 3.51 |
小計 | 71(5.92%) | 135(11.25%) | 483(40.25%) | 351(29.25%) | 160(13.33%) | 3.33 |
(四)調查結果反映的問題
1.大學生缺乏充足的創業自信
在大學生自信程度這一社會網絡維度中發現,大學生在高效決策與把握機遇方面量表分值最低,表示當今大學生在這兩方面最缺乏自信。大學生對機會的洞察力與決策能力欠佳,直接影響到了大學生創業的整體自信心。
2.大學生在家庭溝通中缺乏主動性
在家庭關系這一社會網絡維度中發現,家庭成員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態度、物質支持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主觀準則,進而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在調查家庭成員在對大學生創業支持度時,有數據表示44%的大學生沒有主動和家庭溝通過創業話題。這表示大學生在家庭中溝通中缺乏積極主動性。
3.同學朋友給予大學生的資源有限
在同學朋友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這一維度中發現,同學朋友的數量和各階層友人帶來的資源是大學生掌握的社會資本之一,其掌握的資源越多,大學生的人力資本越雄厚,對其創業意向的形成促進作用越大。但是,調查數據顯示,51%的大學生表示身邊朋友的數量一般,35%的大學生表示身邊朋友的數量還好,表示有很多友人的大學生比例僅占6.5%。此外,48%的大學生表示身邊友人帶來的資源多樣化一般,帶來很多多樣化資源的僅有5.5%。綜合上述數據,發現目前多數大學生的交際朋友圈偏向單一狹小,能給予大學的信息資源有限。
4.大學生對國家政策的關注缺乏主動性
在社會環境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這一維度中,本文研究發現大環境層面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其中含有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創業支持措施,國家政府對大學生提供的創業支持政策,以及社會中激勵創業的經濟環境與文化環境。數據分析顯示大學生在創業領域對國家發布的政策方針了解不全面,有35%的大學生表示知道一些創新創業政策,有29%的大學生表達不了解。這反映的問題是,大學生自身對國家政策、學校支持政策的了解認知缺乏主動性;地方政府對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的落實缺乏全面性與積極性。
5.大學生對校園創業項目缺乏興致,校園創業基地需進一步完善
在學校環境對創業意向影響程度這一維度中,關于學校給予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方面,有74%的學生表示接受過創業教育指導,有26%的學生表示還沒有接受創新創業教育指導;69.5%的大學生表示在校期間沒有參加過創業大賽,29%的學生表示不太了解學校對學生創業提供的創業基地與幫助。綜上所述,反應的問題是,大學生對學校提供的創新創業項目活動缺乏積極主動性;學校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系統需進一步加強完善。
大學生的高效決策力、家庭的有效溝通、友人給予的有效資源,以及大學生自身對創新創業政策和校園創業項目的積極主動性,與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存在積極正向的影響。即是說,大學生的能力越強,可運用的有效資源越豐富,對創新創業政策的關注度越高,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越有利,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會越顯著。
四、建議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大學生的社會網絡正通過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家庭支持度以及大學生自身的社會網絡構建能力,積極顯著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因而本文從社會環境、校園環境和構建自身社會網絡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為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大學生主動構建良好的社會網絡
1.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的創業自信
大學生自信程度越高,其社會網絡聯系越緊密、異質性和中心性越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會更顯著。在進行有效數據分析時,發現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的決策能力最缺乏自信,因而大學生應努力提高自身的高效決策的能力,學會避免從眾心理,鍛煉自身的信息篩選能力,在公開的信息中運用自身的基礎知識能力、專業知識能力,準確的預測能力與判斷力做出有效的策劃。大學生可通過多次的鍛煉,不斷累積自身的自信,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信心有把握參與創業實踐的人。
2.大學生應積極主動與家庭成員充分溝通
譚力文等(2015)認為,家庭關系在大學生的社會網絡中會積極影響著他們的創業意愿。家庭成員向大學生提供的情感和物質支持越高,關于創業經驗的有效溝通越多,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會更加顯著。與此同時,本文在進行有效調查數據分析時,發現當代大學生與家庭成員之間存在溝通不充分的現象。為此,大學生應該積極主動與家庭進行溝通,倡導家庭成員多花時間陪伴彼此,在雙向交流增進感情的同時明確雙方的態度。同時,家庭成員應要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就業與創業引導。
3.大學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與人直接接觸交流形成的強關系,是大學生最直觀的社會網絡,其人際關系的規模、親密程度會直接影響大學生社會網絡的規模。要構建穩健的社會網絡,大學生在生活中要避免頻繁地長時間呆在宿舍和家里,應該經常走出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主動參加學校的學生會、部門、社團等活動,積極參與一些講座、競賽、培訓以及戶外的徒步運動等,在增強同學朋友感情聯絡的同時,還可以結交新伙伴增加新朋友擴充自己的朋友圈,為大學生的社會網絡打下結實的基礎。
4.大學生應豐富自身的朋友圈
在擴大自身朋友圈時需進一步有意識地積累有效人力資本,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認識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伙伴,以此獲取多樣化的信息資源渠道,此外大學生要好好把握通過朋友建立起來的新關系,以此豐富自身的朋友圈,增強自身的人力資本。
5.大學生對創業政策的認知應具有主動性
大學生可通過電視廣播媒體關注國家實時動態,也可以通過報紙等媒介關注國家的政策措施,及時了解創業政策和發布的一系列輔助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措施,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勇于迎接創新創業的時代挑戰,在充分掌握相關政策以及時事動態后,重新認識與定位自己。
6.大學生要主動響應學校發布的政策
各大高校重視創業知識教育,落實創業技能與創業心理輔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建立創業培育基地,普遍已形成優質的創業指導體系。大學生在此激勵下,應積極響應,踴躍參與,認真學習有關創新創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二)國家政府與企業協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1.國家應給予大學生政策優惠扶持
國家政府與社會各層面力量應該給予大學生政策優惠扶持,例如提高大學生的貸款額度,減緩其貸款利息與還款期限、減免其創新創業過程中產生的行政費用、給予大學生一定的創業補貼資金等。地方政府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確保實施,同時營造社會創業新景氣新氣象,積極推動大學生參與創業行動。
2.企業應積極響應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
企業應積極響應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呼吁促進校企合作,成立創業基地給予大學生更多的實踐平臺;企業和政府可自薦或安排校園講座,給予大學生專業創業知識技能指導,成功企業家可分享其創業心理歷程,給予大學生創業信心,促進其創業意向的形成。
(三)各大學校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系統
1.學校應全面開展創業指導教育
各大高校應踴躍響應國家號召,全面落實創業課程教育。給予大學生相應的知識教育與專業實訓技能指導,主動組織相關課程的老師定期學習,依據國家新頒布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與當前社會創業形勢,及時地進行課程教育文案的修正與改進。同時學校應定期定主題開辦創新創業講座,給予大學生分享相應的創業心理歷程,創業挫折與成功心得,給予大學生知識技能指導、創業心理激勵。
2.學校協作企業和政府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學校應積極主動與企業、政府協作,一同打造穩定的校園創業基地,給予大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更大的創業實踐平臺和更加豐富的創業輔助資源,構建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指導體系。
3.學校應著重培養有創業傾向的學生
學校應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關注定期參加學校部門、社團、創業競賽、創業培訓的學生,因為相較于一般同學而言,此類學生產生創業意向的幾率更大,學校應著重關注與培養促進更多的學生創新創業。
五、結論
(一)研究結論
本文從社會網絡層面分析大學生自信心,家庭關系,同學和朋友,以及社會校園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發現以上要素均能促進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形成。因而大學生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增加構建良好社會網絡的主動性;政府可以從優惠政策著手,鼓舞大學生創業;校園響應號召,全面落實創業指導教育,帶領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培養其創業意向。
大學生可以通過培養自身良好的社交能力,增強自身的機遇把握能力和風險高效決策能力,構建自身強健的社會網絡。強健的社會網絡可通過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本、有效的信息渠道、卓效的機遇識別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向。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家庭成員將通過情感支持,物質支持和自身的創業經驗直接影響大學生的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并以此推動大學生從創業意向的產生。
學校完善創新創業的課程教育,打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給予大學生確切可行的創業引導,以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積極引導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而促進其創業意愿的形成。政府除了發布系列創業優惠政策外,同時還積極營造鼓舞大學生創業的社會環境氛圍,努力動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推進其創業意向的形成。
(二)研究局限
1.樣本數量有限
本研究的樣本對象是大學生,涵蓋專業跨度比較大,樣本比較豐富,主要采集途徑是線上問卷星的方式,經信度效度分析樣本數據具有可行性。但是就區域和樣本多樣性而言,因本人能力有限,采集的大學生數據基本上屬于廣東地區,有效樣本數量為200份,其樣本信息不夠豐富,不利于充分地從社會網絡層面分析影響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關鍵要素。
2.量表的局限
本文量表采用社會網絡的角度,從自信程度、家庭關系、同學友人關系、學校社會環境這四個維度展開探究,分析其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量表的制作參考了國內外研究學者的設計,其數據也具有可行性。但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問卷的設計雖然符合探究主題,但是仍不全面。
參考文獻
[1] 王瑩. 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 浙江大學, 2011
[2]李珊珊. 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研究[D]. 湖北工業大學, 2018.
[3]王朝云, 唐明月.網絡異質性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影響關系探究: 基于邊際效用理論[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4): 125-134.
[4]譚力文, 曹文祥, 宋晟欣. 大學生社會網絡關系對創業意向的影響[J]. 當代青年研究, 2015(05): 93-98.
[5]肖璐, 范明. 家庭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動機的影響機制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 2013(02): 134-138+146.
[6]王飛, 徐占東, 顧瑜婷. 社會網絡對大學生創業機會識別的影響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5(09): 145-148.
[7]常文豪, 范航, 趙凱莉, 等. 社會網絡嵌入與大學生創業意向的關系: 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8, 40(02): 12-18.
[8]胡文安, 江巖, 羅瑾璉. 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社會網絡與創業意向關系: 創業心理彈性的解釋[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6, 33(19): 125-131.
[9]黃佳敏,李潤佳,符韻如,等.社會網絡與創新創業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06):124-126.
[10]吳曉波,張超群,王瑩. 社會網絡、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J]. 科研管理,2014,35(02):104-110.
[11]郭云南,張晉華,黃夏嵐. 社會網絡的概念、測度及其影響:一個文獻綜述[J]. 浙江社會科學,2015(02):122-132+160.
[12]范巍,王重鳴. 創業傾向影響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學,2004(05):1087-1090.
[13]王建紅.海外歸國人員創業自我效能及其與創業意向關系研究——基于上海海歸的實證[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南:華東師范大學,2011.
[14]段文婷,江光榮. 計劃行為理論述評[J]. 心理科學進展,2008(02):315-320.
[15]曹浩然,薛姍,楊倩茹.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其創業知識獲取影響研究——以安徽省大學生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9,32(05):1-3.
[16]張淑謙,徐順治,李登科.社會網絡理論及其研究述評[J].智庫時代,2019(37):264+268.
[17]王辰星. 社會化問答網站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18]宋錕泰. 創新型企業員工雙元學習對創新行為的影響研究[D].安徽大學,2016.
[19]Rebeca Raijman. 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Mexican immigrants in Chicago[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1, 30(5).
[20]Wahidmurni, Wahidmurni, Jadzil Baihaqi.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Survey of Student Cooperative Members in Indonesia[P].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slamic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CONIES 2018), 2019.
[21]Dietmar Grichnik, Alexander Smeja, Isabell Welp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motional: How do emotions affect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evaluation and exploit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2010, 76(1).
[22]Jo?o Ribeiro, Pedro Silva, Ricardo Duarte, Keith Davids, Júlio Garganta. Team Sports Performance Analysed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Network Theory: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J]. Sports Medicine, 2017, 47(9).
致謝
四年的時光匆匆流逝,大學生活即將落幕,畢業論文也接近尾聲,在這里我要由衷感謝我的導師梁春樹老師。感謝梁春樹老師從論文的選題開始就給予我莫大的耐心與細心指導,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老師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專業的知識指導、敏銳的學術眼光、開拓進取的科研精神給予我積極的影響,促使我論文的完成。在論文的完成之際,再次向梁春樹老師獻上我真摯的感謝,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辛勞付出。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主要文獻資料已經羅列出來,在撰寫過程中引用了文獻的一些句子或段落,在此對提供參考幫助的學者們獻上真摯的謝意。
我仍要感謝我的家庭,感謝他們給予我安靜舒適的環境,讓我能夠專心撰寫論文,不被外界的紛紛擾擾打擾。
最后我要感謝給予我調查問卷幫助的同學和朋友,感謝所有參與本課題調查研究的同學,感謝給予有效數據的支持。
附錄
關于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程度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單選題] *
○男 | ○女 |
2. 您的學歷 [單選題] *
○大專 | ○本科 | ○碩士 | ○博士 | ○博士后 |
3. 您的專業 [單選題] *
○經管類 | ○文史類 | ○理工類 | ○醫藥類 |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4. 對自身的自信程度打分(1-5分)[矩陣量表題] *
1 | 2 | 3 | 4 | 5 | |
我能有效地說服別人 | ○ | ○ | ○ | ○ | ○ |
我可以洞察生活中的機遇并且好好把握 | ○ | ○ | ○ | ○ | ○ |
我相信自己可以在焦慮和壓力下有效地完成工作 | ○ | ○ | ○ | ○ | ○ |
我善于多角度思考問題 | ○ | ○ | ○ | ○ | ○ |
我可以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有效決策 | ○ | ○ | ○ | ○ | ○ |
我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創業相關的知識 | ○ | ○ | ○ | ○ | ○ |
5. 您的家庭里有自主經營的經歷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6. 您家里有成功創業的人士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7. 您的家人會建議您創業 [單選題] *
○會 | ○不會 | ○不確定 |
8. 您的家里是否會給予您創業扶持資金 [單選題] *
○會 | ○不會 |
9. 請您為家庭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程度打分(1-5分)[矩陣量表題] *
1 | 2 | 3 | 4 | 5 | |
家庭創業的經歷 | ○ | ○ | ○ | ○ | ○ |
家里創業成功的人士 | ○ | ○ | ○ | ○ | ○ |
家庭給予創業資金 | ○ | ○ | ○ | ○ | ○ |
家里對您創業的態度 | ○ | ○ | ○ | ○ | ○ |
10. 您身邊有創業成功的朋友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11. 您身邊的朋友提議和您共同創業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12. 您認識許多的同學和朋友 [單選題] *
○很少 | ○一般 | ○還好 | ○很多 |
13. 您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能給您帶來多樣的資源 [單選題] *
○很少 | ○一般 | ○還好 | ○很多 |
14. 請您為同學、朋友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程度打分(1-5分)[矩陣量表題] *
1 | 2 | 3 | 4 | 5 | |
身邊有創業成功的朋友 | ○ | ○ | ○ | ○ | ○ |
身邊的同學和朋友提議和您共同創業 | ○ | ○ | ○ | ○ | ○ |
各層面的同學和朋友帶來多樣化的資源 | ○ | ○ | ○ | ○ | ○ |
同學和朋友的數量 | ○ | ○ | ○ | ○ | ○ |
15. 您在校期間接受過創業課程教育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16. 您在校期間參加過創業大賽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17. 學校對學生創業提供支持的創業基地或者其他類型的幫助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不了解 |
18. 了解國家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 [單選題] *
○有 | ○沒有 | ○知道一些 | ○不太了解 |
19. 請您為周圍環境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程度打分(1-5分)[矩陣量表題] *
1 | 2 | 3 | 4 | 5 | |
朋友影響我的判斷 | ○ | ○ | ○ | ○ | ○ |
學校開展創新創業的課程 | ○ | ○ | ○ | ○ | ○ |
學校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宣傳力度 | ○ | ○ | ○ | ○ | ○ |
學校對大學生創業有支持政策 | ○ | ○ | ○ | ○ | ○ |
社會創業環境中的經濟環境、文化環境 | ○ | ○ | ○ | ○ | ○ |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 | ○ | ○ | ○ | ○ | ○ |
原創文章,作者:小徐,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uyongren.com/chachong/119049.html,文章版權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