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摘 要
民辦高校畢業生由于民辦高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和社會經濟不穩定而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本文從求職準備、求職過程、求職結果這三個階段出發構建求職影響因素模型,并采用多元層級回歸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各求職影響因素和求職過程的中介效應對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結果的影響。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社會關系網、專業、求職機會識別、求職準備充分度對求職結果起正向促進作用且顯著;社會關系網、專業、求職機會識別、求職準備充分度這幾個因素通過求職過程的中介作用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谘芯拷Y果,對于應屆畢業生求職,本文建議畢業生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國家政策,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做好求職準備,并充分利用社會關系網來幫助自身求職,促進就業。
關鍵詞:應屆畢業生;求職準備;多元層級回歸分析;中介效應
一、緒 論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 研究背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我國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整個勞動市場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求職難成為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的最大困擾,這也成為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的熱點問題。促進大學生就業既對大學應屆畢業生本身有重要意義,也對整個勞動市場乃至我國人才發展戰略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教育發展統計數據,我國民辦高等院校共有750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普通本??普猩?90.99萬人,同比增長3.87%;在校生2831.03萬人,同比增長2.81%。201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為753.31萬人,同比增長2.38%。根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 2017-2018》,2018 屆全國畢業生就業率為 92.19%。民辦高校就業率較高,但部分民辦高校就業率不足20%。民辦高校主要是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應用型創新人才,但由于各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民辦高校應屆畢業生逐漸成為就業中的“弱勢群體”,其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2. 研究目的及意義
目前,我國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就業資源配置不平衡,勞動市場處于動態變化中,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未來就業環境更加復雜多變,展開實證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試圖采用實證的方法去研究影響民辦應用型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因素,尋求提高大學生求職成功之道,為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提供參考建議。通過研究結果,希望能夠提高大學生重視求職過程的程度,認識到求職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化被動為主動,有目的地提前了解求職環境,并能夠在求職前、求職中懂得提前了解自身特征、家庭、社會環境、社會關系網等方面的信息對提高求職成功率的重要性。同時,希望通過研究可以提升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的技巧與方法,幫助其更高效更準確的找到合適的崗位,實現自我價值。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如今由于高校擴招,高校畢業生逐年增長,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市場需求與供給失衡,致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加。而國內外已有的求職相關研究結果還存在不一致、不完善的地方,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準備、求職過程、求職結果以及求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尚存在空白。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背景下,本研究在國內外研究基礎上,將從高校應屆畢業生個人因素這個角度切入,通過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研究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難的問題。
圖1-1 研究思路圖
2.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為了充分把握待研究的問題,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閱讀大量國內外相關理論文獻,整理相關研究資料,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設計、統計分析等,把握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現狀、存在的問題、影響求職的因素和解決辦法。
(3)描述性統計分析法
通過制表、作圖以及計算概括性數據對樣本數據進行統計性描述,更清晰、更簡明地呈現調查的結果。
(4)多元層級回歸分析法
通過構建多變量回歸分析模型,驗證研究假設,為所研究的問題提供實證參考依據。
3. 研究手段
主要采用文獻檢索、網絡、數據庫等手段進行數據收集、問卷調查、數據整理等。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收集數據;利用問卷星網站設計并回收問卷;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
1. 國外研究綜述
在國外研究方面,基于計劃行為理論,Ajzen lcek(1991)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求職態度、主體規范、求職自我效能感先通過對求職目標的定義影響求職行為或態度,然后通過對求職目標的定義影響求職行為。Song etc.(2006)的研究表明求職目標清晰度低的大學生在求職準備階段對職業抱負期望不高,不具備必要和成熟的求職技能,對自身能力和用人單位要求缺乏認識,從而影響他們的求職行為。Wanberg etc.(2012)經過研究表明求職目標清晰度越高,越能提高求職者的求職意向,從而促進求職行為。
綜上所述,現階段國外在求職行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明確大學生求職行為受到自身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求職目標清晰度、求職意向對求職結果起中介作用。本文將在這個基礎上,增加自變量,改變中介變量,研究這些變量對求職結果產生的影響。
2. 國內研究綜述
在國內研究方面,李瑋瑋(2014)等人采用分層回歸分析的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和意向性對大學生的求職有積極的影響。葉良海(2015)在其研究中設置了性別、年齡、專業類型、最高學歷等七個變量研究大學生求職影響因素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性別、畢業院校類型與求職結果顯著相關。張利(2018)在計劃行為理論基礎上建立了應屆畢業生擇業行為的理論模型,綜合了影響應屆畢業生擇業行為的因素,其實證結果表明:求職態度首先通過對求職目標的界定影響求職行為;求職目標的界定干擾了主體規范對求職行為的影響;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的影響受到求職目標定義的干擾。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現階段對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的研究小有成就,運用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學生自身、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等不同維度的不同因素對求職的影響,結果顯示臨場表現、求職自我效能感、求職態度、求職意向等自身因素對求職的影響顯著。本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深入探究求職準備和求職過程不同維度的不同因素對求職結果的影響和相關性。
(四)主要研究內容
通過大量閱讀、總結和借鑒文獻,構建影響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的多元層級回歸分析模型,并有針對性的設計調查問卷,運用SPSS分析法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和分析,驗證大學生求職因素對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結果的影響,希望能提高就業質量,進而為國家制定促進大學生就業措施提供實證參考依據。
第一部分,緒論。本文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論文的擬創新點、主要研究內容,并描述了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
第二部分,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研究模型。本文在回顧相關理論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假設,構建了基于假設的研究模型。
第三部分,研究結果與分析。本部分主要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和效度檢驗以及多層次回歸分析,對研究模型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和分析。
第四部分,對策建議。根據實證分析的結果,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了進一步提高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成功率的對策和建議。
第五部分,結論??偨Y本文的研究成果。
(五)論文可能的創新點及不足
1. 可能的創新點
(1)研究視角的創新
本文通過梳理有關求職影響因素的國內外文獻,發現以往學者對該問題的研究視角大多集中于以求職態度、求職強度、行為規范、自我效能感、求職目標清晰度、求職頻率等為自變量,以求職意向、求職目標清晰度等為中介。本研究是從求職者自身因素這個角度出發,結合外部環境分析,啟迪畢業生和政府揚長避短,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應屆畢業生求職。
(2)研究內容的創新
研究通過梳理有關求職影響因素的國內外文獻,發現以往學者對求職的相關研究僅從求職結果一個階段或從求職過程和求職結果兩個階段進行研究。本文則從求職準備、求職過程和求職結果這三個階段研究求職影響因素。多過程、更全面地探索畢業生求職問題,為后人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2. 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研究對象涉及整個廣東省的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時間和空間跨度大,在回收到的樣本數據分析上存在一定誤差。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理論研究較少,在內容表述和論證上存在不足,有待后續的考究。
?二、研究假設及研究模型
(一)求職影響因素與求職結果
根據班杜拉提出的計劃行為理論可以認為求職行為不是由單個因素決定的,它受到自我效能感、目標明確性、態度、意圖和標準的影響。在求職領域,張利(2018)在計劃行為理論基礎上建立了應屆畢業生的求職行為理論模型,整合應屆畢業生求職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求職態度先通過求職目標清晰度再影響求職行為;主體規范對求職行為產生的影響受到求職目標清晰度的干擾;求職自我效能感對求職行為的影響受求職目標明確性的干擾。目標明確性是指個人對工作目標的明確程度,求職目標越明確,對求職結果越有利。李瑋瑋(2014)等人在其研究過程中發現求職目標清晰度對求職結果產生積極影響,大學生求職目標越明確,對其求職結果越好。車晨(2015)的研究結果顯示應屆畢業生通過各種途徑搜尋到的求職信息愿意分享給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同時,應屆畢業生還能通過親朋好友獲得更多的求職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應屆畢業生能更高地找到心儀的工作。王林翠(2019)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畢業生通過父母親友關系、導師推薦等方式就業較多,并表明社會關系網人數越多,互動越頻繁,關系越親密則能將更多的就業信息和求職機會提供給大學生,促進對大學生求職?;谝陨戏治?,文中提出以下假設:
H1:求職目標清晰度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H2:社會關系網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求職準備是求職者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針對應聘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準備材料等的過程。求職準備只要體現在求職準備充分度這個方面,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求職者在求職心態上越來越浮躁,根據工作搜尋理論,求職者為獲得有關報酬和工作崗位需要進行求職準備,求職準備越充分工作搜尋時間就越短,求職者能快速識別求職機會并快速做出有效求職決策。童宵嶺(2019)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在求職準備方面存在不足,求職準備不充分嚴重導致求職結果不理想?;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求職機會識別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H4:求職準備充分度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二)求職過程的中介機制
求職過程是求職者通過自身的技能和知識為雇主創造財富和實現價值的過程。求職過程主要體現在求職決策這個方面上,隨著社會求職環境的動蕩性、復雜性、多變性的日益增強,求職決策問題變得越來越困難,求職決策正確與否會給求職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要想獲得理想的求職結果,必須從大環境和求職者自身出發調整求職決策。閔祥娟(2016)的研究結果表明能及時調整心態和求職決策的畢業生,可以更好的整合所擁有的資源,明確求職目標并做好求職準備,從而更快識別求職機會,獲得更多的求職機會。郝桃桃(2019)在其研究中發現大學生避免盲目投入求職的途徑是提升求職機會識別能力,促進做出求職決策。同時,求職機會識別能力越高,求職決策越準確。史嬌嬌(2019)的研究結果表明社會網絡連帶關系對大學生求職中獲得的面試數量和offer數量具有積極影響。孫山(2017)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求職準備和求職目標清晰度可以起到激勵作用,求職目標越明確,求職準備相對越充分,求職決策的困難也就越少?;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5:求職目標清晰度和求職決策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H6:社會關系網和求職決策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H7: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H8:求職準備充分度和求職決策對求職結果產生正向影響。
綜合文中變量間的關系,提出本文的理論模型,如圖2所示。除了考慮控制變量(專業、學歷、薪資水平、地方人才引進政策)、自變量(求職目標清晰度、社會關系網、求職機會識別、求職準備充分度)對因變量(求職結果)的直接影響外,還要考慮中介變量求職過程(求職決策)與自變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因此文中采用多元層級回歸分析法對研究模型和假設進行檢驗。
圖2-1 理論框架圖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設計
根據研究目的,采用國內外學者使用的成熟度量表對變量進行測量。本文設計的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個人信息、各變量對應的量表、求職情況。求職目標清晰度量表中有兩項,社會關系網量表中有兩項,求職準備充分度量表中有三項,求職機會識別量表中有三項,求職決策量表中有兩項。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5分量表進行測量,每個項目有5個選項,對應的“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非常同意”得分分別為1-5分。
(二)數據收集
問卷調查針對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展開,預調查和正式調查遵從以下幾個原則:(1)選取符合要求的畢業生進行調查;(2)不允許重復填寫問卷;(3)收集近三年的數據,主要選取2016級的數據。
調查采取網絡問卷方式進行收集,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通過網絡與5所民辦本科院校的應屆畢業生建立聯系,抽取絕大多數個體進行調查以代表整體情況。
試驗調查階段共收集問卷100份,剔除無效問卷3份,獲得有效問卷97份。在這項調查中,男性占38%,女性占62%。本科占77%,??普?3%。專業以管理為主,占47%。2016級比例最高,占74%。
正式調查階段共收集問卷201份,剔除無效問卷4份,獲得有效問卷197份。本次調查中,男性占33.33%,女性占66.67%。性別比無顯著性差異。本科占89.55%,??普?0.45%。管理專業所占比例最高,占66.17%。2016年的等級分布比例最高,占90.05%。
(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是指同一對象用同一方法重復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本文用Cronbachα系數分析了各變量的可靠性。當α系數大于0.7時,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可靠性。測量結果見表3-1。由表3-1可知,各量表的α系數均大于0.7,總信度高達0.868,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表3-1 各變量信度系數
變量 | 測量
項數 | Cronbach’s Alph | |
求職影響因素 | 求職目標清晰度 | 2 | 0.838 |
社會關系網 | 2 | 0.724 | |
求職機會識別 | 3 | 0.906 | |
求職過程 | 求職決策 | 2 | 0.782 |
求職準備 | 求職準備充分度 | 3 | 0.785 |
效度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量被測事物的程度。在因子分析之前,有必要測試樣本是否適合因子分析。本文采用KMO和Bartlett的球度檢驗進行效度檢驗。若KMO值大于0.6,則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試驗結果見表3-2,滿足因子分析的要求。表3-2 KMO值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
項目 | 數值 | |
KMO 取樣適切性量數 | 0.833 | |
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 近似卡方 | 484.957 |
自由度 | 10 | |
顯著性 | 0.000 |
(四)回歸分析與假設檢驗
1.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運用SPSS 26.0對得到的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見表3-3。首先求職目標清晰度、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均值均較高,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的相關性最高,顯著相關,說明各求職影響因素維度對于求職結果的影響效果的必要性。其次,求職決策的均值高于3說明研究求職過程對于對求職結果的影響機制的必要性。最后由相關系數可知部分假設得到初步驗證,為后面的假設研究提供依據。
表3-3 各變量的平均值及標準差
變量 | M | SD |
求職目標清晰度 | 3.522 | 0.911 |
社會關系網 | 3.453 | 0.818 |
薪資水平 | 3.284 | 0.951 |
地方人才吸引政策 | 3.144 | 0.972 |
求職準備充分度 | 3.577 | 0.857 |
求職機會識別 | 3.313 | 0.898 |
求職決策 | 3.214 | 0.894 |
專業 | 9.164 | 3.113 |
學歷 | 1.100 | 0.307 |
表3-4 各變量的相關系數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
A | 1 | ||||||||
B | -.212** | 1 | |||||||
C | 0.044 | -0.035 | 1 | ||||||
D | 0.047 | -0.01 | .372** | 1 | |||||
E | .148* | -0.051 | .290** | .516** | 1 | ||||
F | 0.086 | 0.033 | 0.123 | .496** | .480** | 1 | |||
G | 0.064 | -0.059 | .489** | .659** | .491** | .458** | 1 | ||
H | 0.078 | -0.12 | .587** | .548** | .458** | .401** | .628** | 1 | |
I | 0.088 | -0.009 | .500** | .585** | .564** | .413** | .595** | .720** | 1 |
注:N=201,*表示p<0.05,**表示<0.01,A-I代表各變量
表3-5 變量名稱表
各變量 | 前人研究情況 | 變量名稱 | 對應解釋變量 |
A | 葉良海、王科文 | 專業 | 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 |
B | 葉良海 | 學歷 | 大學統招所取得的最高學歷 |
C | 張利、李瑋瑋、Ajzen lcek | 求職目標清晰度 | 求職前的目標職業規劃 |
D | 史嬌嬌、王林翠、車晨 | 社會關系網 | 通過親朋好友獲得資源 |
E | 秦夢曉 | 薪資水平 | 用人單位給與應屆畢業生的薪酬 |
F | 宋玲玲 | 地方人才引進政策 | 地方政府引進人才的相關政策 |
G | 童宵嶺 | 求職準備充分度 | 求職前所做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 |
H | 郝桃桃 | 求職機會識別 | 是否能快速識別求職機會 |
I | 閔祥娟 | 求職決策 | 決定是否應聘或者是否簽約 |
2. 假設檢驗
(1)各變量對求職結果的檢驗
本文采用層級回歸對假設進行檢驗,在構建交互項時將各變量均進行了中心化處理以避免多重共線性對回歸結果的影響,經處理后的各變量DW值均在2附近,VIF值均小于10,回歸分析說明如下:
首先,以控制變量(專業、學歷、薪資水平、地方人才引進政策)為自變量,求職結果為因變量建立模型M1,結果顯示控制變量對求職結果解釋力一般,模型統計量F值不顯著,由此說明控制變量對求職結果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忽略。在模型M1的基礎上增加求職目標清晰度、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機會識別為自變量,建立模型M2,M3,M4,M5進行回歸分析,檢驗步驟見表3-6。加入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機會識別后,模型變得顯著。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機會識別這3個變量系數為正數且顯著,這說明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和求職機會識別與求職結果顯著正相關,因此假設H2、H3、H4得到支持。由M4可知,求職目標清晰度這個變量系數為正數但不顯著,因此假設H1不成立。
表3-6 各求職影響因素對求職結果的回歸結果 | |||||
變量 | M1 | M2 | M3 | M4 | M5 |
地方人才引進政策 | -0.312 | -0.696 | -0.596 | -0.310 | -0.641 |
薪資水平 | 0.572 | 0.190 | 0.229 | 0.572 | 0.221 |
學歷 | 4.818** | 4.839** | 5.202** | 4.831** | 5.000** |
專業 | 0.158 | 0.173 | 0.163 | 0.158 | 0.167 |
社會關系網 | 1.315* | ||||
求職機會識別 | 1.159** | ||||
求職目標清晰度 | 0.373 | ||||
求職準備充分度 | 1.196* | ||||
R方 | 0.090 | 0.120 | 0.122 | 0.095 | 0.119 |
調整后R方 | 0.071 | 0.097 | 0.099 | 0.071 | 0.096 |
F | 4.759** | 5.233** | 5.322** | 3.988** | 5.159** |
注:N=201,*表示p<0.05,**表示<0.01
(2)求職過程的中介效應檢驗
接下來對求職過程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檢驗步驟見表3-7。由表3-7的M6和M10可知,在加入社會關系網和求職決策的交互項后,社會關系網與求職決策的交互項系數為正數且顯著,這說明社會關系網和求職決策匹配對求職結果顯著正相關,假設H6得到支持。由M7和M11可知,加入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交互項后,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交互項系數為正數且顯著,這說明求職機會識別和求職決策匹配對求職結果顯著正相關,假設H7得到支持。由M8和M12可知,求職目標清晰度和求職決策交互項介入后,求職目標清晰度和求職決策交互項系數為正數但不顯著,則假設H5沒有得到支持。由M9和M13可知,加入求職準備充分度和求職決策交互項后,求職準備充分度和求職決策交互項系數為正數且顯著,假設H8得到支持。
表3-7 求職過程中介效應檢驗 | ||||||||
變量 | M6 | M7 | M8 | M9 | M10 | M11 | M12 | M13 |
F | -0.777 | -0.647 | -0.606 | -0.727 | -0.762 | -0.612 | -0.605 | -0.694 |
E | -0.175 | -0.061 | -0.043 | -0.14 | -0.164 | -0.039 | -0.043 | -0.099 |
B | 4.792** | 4.946** | 4.760** | 4.886** | 4.775** | 4.955** | 4.759** | 4.800** |
A | 0.167 | 0.16 | 0.158 | 0.163 | 0.165 | 0.158 | 0.158 | 0.162 |
D | 0.834 | 0.822 | ||||||
H | 0.498 | 0.579* | ||||||
C | -0.19 | -0.189 | ||||||
G | 0.699* | 0.898* | ||||||
I | 1.186* | 1.141* | 1.565* | 1.189* | 1.191* | 1.074* | 1.565* | 1.131* |
D*I | 0.130* | |||||||
H*I | 0.307* | |||||||
C*I | 0.006 | |||||||
G*I | 0.478* | |||||||
R2 | 0.146 | 0.14 | 0.137 | 0.144 | 0.147 | 0.144 | 0.137 | 0.155 |
△R2 | 0.119 | 0.112 | 0.109 | 0.117 | 0.116 | 0.112 | 0.105 | 0.123 |
F | 5.428** | 5.134** | 5.015** | 5.328** | 4.657** | 4.545** | 4.276** | 4.944** |
注:N=201,*表示p<0.05,**表示<0.01,A-I表示各變量
?四、對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實證分析發現社會關系網、專業、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決策、求職機會識別等因素對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結果影響顯著,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求職決策,其次是社會關系網。這也說明了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對決策相當慎重,同時對自己的求職目標相對重視,但由于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畢業生的競爭優勢不明顯。此外,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別。在辦學經費上,民辦高校得不到國家財政支持;在招生的問題上,得不到國家計劃的支持;在畢業生就業中,又得不到國家勞動人事制度的依托。尤其是剛剛發展起來的民辦應用型高校,沒有國家財政撥款,所有的開支都依靠學生的學費,客觀上在辦學的各個方面與公立高等院校根本無法抗衡。因此,對于我們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應屆畢業生而言,求職充滿強烈的競爭性和危機感。雖然,民辦院校的多數學生在校期間會參與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但因教學條件和教學模式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沒有得到系統的培養,學生的應用素質并沒有很突出?;谝陨锨闆r,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一)關注國家就業政策
“只有社會需要、市場需要,才是就業選擇的方向,而職業的前途是與社會需要息息相關的,只有準確把握社會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才能更好地找到職業方向?!弊鳛閲液髠滠姷漠敶髮W生,應主動密切關注國家的教育改革動向以及相關的就業政策,了解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國家采用什么方式培養人才;國家推出何種就業政策,對我們自身有利與否。畢業生求職之所以走向人才市場,高校不再包分配就業,是因為隨著國家的畢業生就業制度不斷深入改革。對于應屆畢業生而言,更加需要掌握國家的就業政策,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適應社會,克服公辦、民辦院校之間競爭的不公平性,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二)有效利用社會關系網
“一個人的聰明有限,眾人的智慧無窮?!贝髮W生求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親朋好友介紹求職機會或直接安排就業,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學生,這種現象相對較多。實際上,利用社會關系網獲得求職機會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我們都清楚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同等條件下,好的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公辦高校的學生,這是不可避免的“先天性”因素,但我們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可以有效利用社會關系網以獲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求職機會,可以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觸構建社會關系網,拓寬關系網的范圍,增加關系網的數量,當我們需要用到相關的資源時,能第一時間搜尋到以節省時間成本,提高效率。
(三)提高求職競爭力,快速識別求職機會
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加強,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1. 磨練意志,提高個人心理素質
作為民辦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加強磨練意志,保持一顆平常心,增強抗壓能力同時強化個人心理承受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注重培養積極、理性、自信的求職心態,求職時能快速識別求職機會,減少時間的浪費。
2.夯實專業知識
在大學期間,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并不斷積累,尤其是專業知識,能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實基礎。當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你的成績就會提高;當我們投入工作時,具體的工作職責要求我們具備的能力依賴一定的相關知識,這不僅是從業者需要掌握的,而且要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逐漸轉變成終生的能力。因此,應屆畢業生提高其專業能力很有必要。專業雖然是“先天性”因素,無法改變其帶來的影響,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在大學期間,可通過結合自身特點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加強對知識、能力、素質的學習和提高,提升實踐能力,精益求精。
3.提高實操能力
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民辦應用型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更應該積極參與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競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揚長避短,提高求職競爭力,摘掉民辦院校的隱形標簽。
(四)全面認識自己,做好求職準備
漫畫家蔡志忠曾經說過:“人生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有些人適合當總統,有些人適合掃地。如果適合掃地的人以當總統為人生目標,那只會是一輩子的痛苦和折磨?!被诼殬I生涯規劃,大學生求職應對自己進行合理而全面的評估,深入剖析自己,挖掘自身的潛能,只有充分認識自己才能更明確自己的求職目標。求職是一個過程,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奮斗方向,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自己的認知不斷調整自己的規劃,因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求職前做好求職準備相當重要,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提前進入職場體驗職場生活可通過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企業的需求以及行業發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逐步摸清自己的方向,充實自己,爭取早日將自己培養成為應用型人才,適應市場的需求,為日后在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做好準備。
(五)科學決策
民辦高校沒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只能依靠自身實力和產品(學生)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來決定成敗。盡管一個成功的民辦高校有優秀的教學質量作保證,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大學生應該沉淀自己,全方位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求職能力,培養“積極”、“理性”、“自信”的擇業觀,避免因一時沖動而選擇或者放棄一個求職機會、一份工作,影響民辦高校的就業率。在求職過程中,應該慎重選擇,盡快適應就業市場的環境,綜合現有的條件,向親朋好友尋求意見,對自己進行理性的、客觀的分析,結合自身優勢并整合資源,綜合考慮再做出科學的決策,以免造成資源浪費。
?五、結 論
通過以上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如下:
(1)假設H2得到驗證,反映了社會關系網利用的越好對求職結果越有利;
(2)假設H4得到驗證,反映了求職準備越充分,求職結果越好;
(3)假設H3得到驗證,反映了求職機會識別越是快速對求職結果就越有利;
(4)假設H6、H7、H8得到驗證,反映了求職決策越科學,求職結果越好;
(5)假設H2、H3、H4、H6、H7、H8得到驗證,反映了專業越對口對求職結果越有利。
本文運用多元層級回歸分析的方法建立求職影響因素模型,確定了求職目標清晰度、求職機會識別、求職決策、社會關系網、求職準備充分度作為影響應屆畢業生求職結果的主要因素;學歷、專業、薪資水平、地方人才引進政策作為影響應屆畢業生求職結果的次要因素;引入交互項驗證求職決策的中介作用。運用此方法成功地預測了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的自身因素(求職準備充分度、求職機會識別、求職決策)對應屆畢業生的求職結果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外界環境(社會關系網、專業)對應屆畢業生求職也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這為民辦高校應屆畢業生求職提供重要的幫助;為民辦高校培養人才指引方向;同時也為國家制定促進就業的措施提供參考依據。雖然專業會影響畢業生的求職結果,但這是很難以改變的“先天性”因素,但最重要的是自身能抓住機會,利用好外界環境的條件和自身條件。因此,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努力提高個人核心競爭力,把自己鍛煉成更優秀的人,這樣才能在求職中脫穎而出,收獲滿意的求職結果。
參考文獻
[1]Ajzen lcek.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1991, 50(6):179-211.
[2]Song Z.L.,Wanberg C.Niu X.Y., ETC.Action-state orien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 study of job search in China[J].Joum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6,68(3):490-503.
[3]Wanberg, Zhu, Kanfer,etc.After the pink slip:Applying dynamic motivation frameworks to the job search experie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mal,2012,55(2):261-284.
[4]李瑋瑋等. 應屆畢業生求職行為影響因素[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22(1): 131-133.
[5]葉良海. 大學生個人因素與求職結果的相關性分析——以《非你莫屬》50位大學生求職者為例[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05): 115-116.
[6]張利.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大學生求職行為研究[D].天津: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8.
[7]車晨.應屆畢業生求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意義建構理論稍微視覺[D]. 江蘇:南京大學, 2015.
[8]王林翠.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大學生擇業研究[D].陜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9]童宵嶺.大學生求職準備研究——以浙江科技學院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9(05): 42-43.
[10]閔祥娟. 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求職行為對其就業結果的影響[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 (18):7-10.
[11]郝桃桃.大學生創業學習對其創業決策的影響研究——以創業機會識別為中介[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 2019.
[12]史嬌嬌. 大學生社會網絡對其求職過程的影響研究[D]. 重慶: 重慶理工大學, 2019.
[13]孫山, 莫壁銘.大學生未來工作自我對職業決策困難的影響:求職目標清晰度和生涯適應力的作用[C].中國心理學會會議論文集, 2017.
[14]王科文. 大學生專業選擇與就業相關性試析[J].改革與開放, 2016(09): 107-109.
[15]韓雪峰. 高校大學生就業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 社科縱橫, 2019, (05):79-84.
[16]焦姣, 陳進.創業團隊認知能力對創業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創業過程為中介變量[J].技術與創新管理, 2019, 5(40): 587-593.
[17]文繼群, 莊大昌, 吳琪.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求職問題的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 2019, (26):124-125+130.
致 謝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梁春樹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鼓勵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您讓我擁有全新的思想觀念,端正學術研究的態度,領會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從論文題目的確定到論文寫作的指導,經由您悉心的點撥和耐心的教導,再經過思考后的領悟,使我受益匪淺。從初稿到定稿,春樹老師不厭其煩,一審再審,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頗,小到語句格式標點的瑕疵,都予以指出。在此,謹向梁春樹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還要感謝給與我論文寫作幫助的其他老師和同學,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感謝我的爸爸媽媽,言樹之背,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本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由衷地感謝你們!
附 錄
附錄: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影響因素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您好!這是一份純學術性的問卷,采用匿名的方式。本次調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廣東省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影響因素的研究,請按實際情況或您的理解,選擇符合您想法的選項,謝謝您的支持!
一、第一部分:個人基本信息
1. 性別 [單選題] *
○男 |
○女 |
2. 年級 [單選題] *
○2016級 |
○2015級 |
○2014級 |
3. 學歷 [單選題] *
○本科 |
○???/td> |
4. 您的專業 [單選題] *
○哲學 |
○經濟學 |
○法學 |
○教育學 |
○文學 |
○歷史學 |
○理學 |
○工學 |
○農學 |
○醫學 |
○管理學 |
○軍事學 |
○藝術學 |
二、第二部分:請根據您在求職過程中的真實情況,評估您對下列陳述句的同意程度,選擇符合您想法或情況的選項
5. 請選擇最符合您真實情況的選項[矩陣量表題] *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 一般 | 同意 | 非常同意 | |
我很清楚我的求職目標 | ○ | ○ | ○ | ○ | ○ |
我很清楚用什么方法可以實現我的求職目標 | ○ | ○ | ○ | ○ | ○ |
我能從同學朋友處獲取更多的求職信息 | ○ | ○ | ○ | ○ | ○ |
親朋好友會給我提供更多的求職機會 | ○ | ○ | ○ | ○ | ○ |
求職過程中,我會因為薪酬不合適而放棄工作機會 | ○ | ○ | ○ | ○ | ○ |
我會因為工資高而做充足的求職準備 | ○ | ○ | ○ | ○ | ○ |
我找工作首先看工資水平再決定是否投遞簡歷 | ○ | ○ | ○ | ○ | ○ |
我會選擇可以提供落戶的工作機會 | ○ | ○ | ○ | ○ | ○ |
我會優先選擇有地方人才吸引政策的工作機會 | ○ | ○ | ○ | ○ | ○ |
我投入很大努力去尋找工作 | ○ | ○ | ○ | ○ | ○ |
我會將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求職活動中 | ○ | ○ | ○ | ○ | ○ |
求職前,我會進行模擬面試 | ○ | ○ | ○ | ○ | ○ |
我總是清楚哪個工作最適合 | ○ | ○ | ○ | ○ | ○ |
我總是能很快識別求職機會 | ○ | ○ | ○ | ○ | ○ |
我總能很快識別最具發展空間的工作 | ○ | ○ | ○ | ○ | ○ |
求職過程中,我能快速做出有效決策 | ○ | ○ | ○ | ○ | ○ |
求職時,我會慎重做選擇 | ○ | ○ | ○ | ○ | ○ |
三、第三部分:您的求職情況
6. 您打算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單選題] *
○是 |
○否 |
7. 截止目前,您接到的Offer(工作錄用聘書或者工作錄用意向書)數量為 [填空題] *
只填阿拉伯數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創文章,作者:小徐,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uyongren.com/chachong/119148.html,文章版權申述